[1]刘少华,吴敬需,王咏梅.牡丹组培苗室外驯化栽培及成活机理[J].黑龙江农业科学,2019,(01):78-81.[doi:10.11942/j.issn1002-2767.2019.01.0078]
[J].HEILONGJIANG AGRICULTURAL SCIENCES,2019,(01):78-81.[doi:10.11942/j.issn1002-2767.2019.01.0078]
点击复制
[J].HEILONGJIANG AGRICULTURAL SCIENCES,2019,(01):78-81.[doi:10.11942/j.issn1002-2767.2019.01.0078]
牡丹组培苗室外驯化栽培及成活机理
《黑龙江农业科学》[ISSN:1002-2767/CN:23-1204/S]
卷:
期数:
2019年01期
页码:
78-81
栏目:
出版日期:
2019-01-10
- 文献标志码:
- A
- 摘要:
- 为揭示不同牡丹品种和设施间的差异,以国外引进的21个伊藤牡丹品种数千株组培苗为试材,以国内过去惯常采用的牡丹驯化栽培方法为对照,对影响牡丹组培苗室外驯化和大田移栽成活的技术措施及其机理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可有效保障组培苗室外移栽成活的主要因素和措施为培育健全壮苗、春季适期移栽、场所和设施通风良好、栽前要去叶留芽解休眠、栽植深度应露出根颈部、根据苗子大小适时换盆、基质疏松透水透气、严格消毒灭菌、科学管理及病虫害防治。同时也分析了其成活机理,找出了我国过去牡丹组培不能成功应用于生产的原因与对策,还总结了不同品种和设施间成活率的差异。
参考文献/References:
[1]王二强,王占营,王晓晖,等.国内外牡丹组织培养技术研究现状[J].内蒙古农业科技,2008(6): 75-77.[2]李升涛.牡丹组织培养研究进展[D].青岛:青岛农业大学,2013.[3]田真.牡丹组培快繁技术的研究[D].洛阳:河南科技大学,2015.[4]吴敬需,王咏梅,吴智斌,伊藤牡丹组培苗驯化栽培[J].中国花卉盆景,2017(6):26-27.
备注/Memo
收稿日期:2018-09-30第一作者简介:刘少华(1968-),男,学士,高级讲师,从事植物遗传育种、植物栽培研究。E-mail:626784206@qq.com。
更新日期/Last Update:
2019-03-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