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赵瑞,斯震.传统村落文化景观保护研究[J].黑龙江农业科学,2013,(11):92-96.
 ZHAO Rui,SI Zhen.Research on Landscape Protection of Traditional Village Cultural[J].HEILONGJIANG AGRICULTURAL SCIENCES,2013,(11):92-96.
点击复制

传统村落文化景观保护研究

参考文献/References:

[1]陈志华.楠溪江中游古村落[M].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99:181.
[2]俞孔坚.论景观概念及其研究的发展[J].北京林业大学学报,1987,9(4):433-439.
[3]赵晓英.传统乡村文化景观及保护研究[D].长沙:中南林业大学,2008:13.
[4]周年兴,俞孔坚,黄震方.关注遗产保护的新动向:文化景观[J].人文地理,2006(5):61-65.
[5]邹怡情.文化景观在争议中影响人类实践的遗产认知[J].中国文化遗产,2012(2):56-62.
[6]张成渝.村落文化景观保护与可持续发展的两种实践——解读生态博物馆和村落旅游[J].同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22(3):35-44.
[7]墨岩.浙江古村落地图[M].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2004:68-91.
[8]李秋香,陈志华.新叶村(中华遗产?乡土建筑)[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1:2.
[9]陈志华.新叶村(中国乡土建筑研究丛书)[M].重庆:重庆出版社,2000:101-132.
[10]彭思涛.基于社区参与的村落文化景观遗产保护模式研究——以贵州省雷山县控拜社区为例[J].原生态民族文化学刊,2009(2):94-98.
[11]郝晓赟,贾晓元.乡土建筑保护的新倾向——以保护原生态营造宜居性的方式来保护乡土遗产[J].南方建筑,2004(6):20-22.
[12]徐建光.楠溪江流域新农村建设中的乡土建筑保护[J].小城镇建设,2007(6):81-85.
[13]朱隽.从古村落文化保护到村落文化景观保护[C]//城市规划和科学发展——2009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2009:13.
[14]杜晓帆.村落文化景观的保护与可持续发展[J].今日国土,2006(24):23-27.
[15]张文静.民族村落文化景观的保护[J].中国民族,2011(4):58-59.
[16]张成渝.村落文化景观保护与可持续利用[J].南方建筑,2009(3):10-11.
[17]邵诏亚.我国村落传统建筑保护性利用的多元困境[J].上海城市管理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2):15-17.

相似文献/References:

[1]李鑫,沈守云,詹文.湖南大学校园文化景观符号的解读[J].黑龙江农业科学,2013,(03):98.
 LI Xin,SHEN Shou-yun,ZHAN Wen.The Interpretation of the Campus Cultural Landscape Symbols in Hunan University[J].HEILONGJIANG AGRICULTURAL SCIENCES,2013,(11):98.
[2]邱海玲,陈文婧.新疆乌鲁木齐市文化景观探析[J].黑龙江农业科学,2010,(08):93.
 QIU Hai-ling,CHEN Wen-jing.Analysis on the Cultural Landscape of Urumqi City[J].HEILONGJIANG AGRICULTURAL SCIENCES,2010,(11):93.

备注/Memo

收稿日期:2013-07-28
基金项目:浙江省2012年大学生科技创新资助项目(2012 R412035)
第一作者简介:赵瑞(1987-),女,河南省南阳市人,硕士,从事乡村文化景观保护与研究。E-mail:515928346@qq.com。
通讯作者:斯震(1971-),男,浙江省杭州市人,硕士,副教授,从事景观建筑设计和乡土景观研究。E-mail:903745647@qq.com。

更新日期/Last Update: 2014-1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