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肖志敏,王凤义.大豆的暗期饱和值及其利用[J].黑龙江农业科学,1985,(06):6-10.[doi:10.11942/j.issn1002-2767.1985.06.0006]
点击复制

大豆的暗期饱和值及其利用

参考文献/References:

[1]王金陵:大豆的生态类型,东北农学院遗传育种专业研究生讲义,1984。

[2]王金陵、武镛祥、吴和礼、孙善澄:中国南北地区大豆光照类型分析,农业学报,1956,7卷2期。
[3]徐豹、路琴华:中国不同纬度野生大豆的光照特性分析,大豆科学,1984,2(3)。
[4]张文绪:中国水稻品种光照生态的研究,北京农业大学学报。1983,9(4)。
[5]李颜辉:水稻品种生育期预测模式的初步分析,江西农业大学学报,1984年,第1期。
[6]田佩占:大豆品种南北异地种植的主要性状变化的变化及其应用,中国农业科学,1979,第1期。
[7]王国勋、罗学华、李友华:试论我国南北大豆生育期生态类型及子啊引种工作中的应用,大豆科学,1982,1(1)。
[8]孔宪宏:大豆各生育阶段感温指标的研究,北大荒农业,1984。
[9]程侃声等:云南品种资源的综合研究与利用,作物学报,1984,10(3)。
[10]W.A.Brun,袁立海、范明普等:环境对作物生长 发育和生长性状的影响,美国大豆生产。
[11]Hartwing E. E. and A. S. Kiihl 1979 Identification and utilization of a delayed fto- vrtaring charactcar in Sogbean for shortday r: OondetionEa Field Orop Research 2:145-151.
[12]Oregan P. B. and Hartxving E. E. 1984 0ha- racterzation of flowering reeponse to phtope- riod in diverse sowbean genotypes Orop Sci- ence, Vol. 24, 659-662.

备注/Memo

本文是在东北农学院吴忠璞讲师指导下完成的。在本文改写过程中, 得到东北农学院王盆陵教授, 孟庆喜、张瑞忠副教授, 杨庆凯讲师, 张显哲讲师以及中国农业科学院卜慕华研究员, 吉林省农业科学院徐豹副研究员等同志的审阅与修改, 在此一并表示感谢。

更新日期/Last Update: 2016-1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