枣疯病的发生及综合防治技术
《黑龙江农业科学》[ISSN:1002-2767/CN:23-1204/S]
卷:
期数:
2013年01
页码:
165-166
栏目:
出版日期:
2013-01-31
- 文章编号:
- 1002-2767(2013)01-0165-02
- 分类号:
- S436.629
- 文献标志码:
- B
- 摘要:
-
枣树原产于我国,由于易于栽培管理,结果早,富含VC和糖类,具有较高的营养价值,被国外许多国家引入,受到人们越来越多的关注。但枣疯病是枣树的毁灭性传染病,俗称枣树的“癌症”,为植物界重大检疫病害,在国内外枣区均有发生,防治难点大,具有毁灭性,树体一旦染病,终身携带。每年可导致3%~5%的枣树死亡。
枣疯病的病原是植原体,其通常生活在植物的韧皮部,由于缺乏坚固的细胞壁,不能被分离、纯化和无菌培养。因其在寄主体内分布不均匀等,使得植原体不容易被检测出来,又由于其病原菌主要通过嫁接和虫媒传播,所以此病害蔓延快速。
参考文献/References:
[1]樊新萍,乔永胜,田建保.枣疯病研究进展[J].山西农业大学学报,2006,5(6):14-16.
[2]宋清芳.枣疯病防治技术研究[J].西北园艺,2007(2):17.
[3]郝会娟,王振东,黄敏.枣疯病防治技术[J].安徽农学通报,2009,15(4):72.
[4]焦荣斌.枣疯病的预防与治疗[J].河北果树,2000(2):28.
[5]齐芸芳.枣疯病危害及其综合防治[J].北方园艺,2007(10):213.
[6]张香纯.枣疯病的识别与防治措施[J].农业科技通讯,2006(9):47.
[7]赵锦,刘孟军,周俊义,等.抗枣疯病种质资源的筛选与应用[J].植物遗传资源学报,2006,7(4):398-403.
备注/Memo
收稿日期:2012-10-08
作者简介:马艳丽(1978-),女,辽宁省朝阳市人,学士,工程师,从事经济林研究。E-mail:happymyL@126.com。
更新日期/Last Update:
2014-0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