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农业科学 /oa 半干旱区秸秆还田配施氮肥对土壤养分、氮肥利用率及玉米产量的影响 /oa/darticle.aspx?type=view&id=202410001 为探究秸秆还田配施氮肥对玉米氮肥利用率及产量的影响,以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齐齐哈尔分院肥料长期定位试验田为研究对象,研究CK(常规种植)、秸秆还田不配施氮肥(SR+N0)、秸秆还田分别配施氮肥262.5 kg·hm-2(SR+N1)、300.0 kg·hm-2(SR+N2)、337.5 kg·hm-2(SR+N3)、375.0 kg·hm-2(SR+N4)、412.5 kg·hm-2(SR+N5)、450.0 kg·hm-2(SR+N6)和487.5 kg·hm-2(SR+N7)等处理对土壤全量养分、化学计量特征、氮肥农学效率、氮肥偏生产力、氮肥利用率及玉米产量的影响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与CK相比,SR+N5(秸秆还田+增施10%氮肥)和SR+N6(秸秆还田+增施20%氮肥)处理对土壤全氮、全磷的累积最佳,SR+N4(秸秆还田+常规施肥)处理全钾含量最高,SR+N5处理的土壤有机碳含量提高了3.24%。SR+N6和SR+N7(秸秆还田+增施30%氮肥)处理的土壤C/N较CK降低了20%以上,SR+N4处理 C/P值最高;SR+N5处理的C/K、N/K和 P/K值均有所提升。SR+N2(秸秆还田+减施20%氮肥)处理氮肥农学效率、氮肥偏生产力、氮肥利用率提升最为明显,与对照CK相比,氮肥农学效率、氮肥偏生产力、氮肥利用率分别提高了21.14%、22.72%和0.04%。秸秆还田下,当地推荐施氮量加20%(450.0 kg·hm-2)产量最高。秸秆还田的基础上配施氮肥对玉米产量的影响呈二次函数关系,在秸秆还田配施氮肥用量为450.0 kg·hm-2时,继续加大氮肥配施量会抑制玉米的产量。综合考虑,增氮20%(450.0 kg·hm-2)可作为协调半干旱区秸秆还田下春玉米产量的合理选择。 2024年10月10 00:00 2024年10 1 7 1133668 高盼1,王宇先1,李欣洁2,蔡姗姗3,徐莹莹1,杨慧莹1,张巩亮1 湖北省毛豆种质资源引种筛选试验 /oa/darticle.aspx?type=view&id=202410002 为筛选出适宜湖北省栽培推广的优质、高产毛豆新品种,以交大11号为对照,通过对毛豆新品种的生育期、农艺特征及品种属性、抗病性和产量等开展比较分析,探讨收集的毛豆种质资源品种特性。结果表明,(1)于氏15、油春20-11和冈鲜豆3号成熟期70 d,属早熟品种。冈鲜豆4号、浙农2201、舒记503、辽鲜豆17、浙农2306、春鲜5号和K丰系列品种成熟期为80~85 d,属晚熟品种,其他品种为中早熟品种。(2)冈鲜豆6号、浙农2306、冈鲜豆3号和K丰86-1荚长、粒大,属大粒型品种,而鄂渝鲜1号、K丰85-1、K丰85-2、K丰86-2和春鲜5号荚短、粒小,属于小粒型品种。(3)鄂渝鲜1号、舒记503、辽鲜豆17、K丰87-1、春鲜7号、春鲜5号和K丰85-1株高较高、茎节长,除于氏15株型较小外,其他品种生长势适中。(4)舒记503、冈鲜豆4号、鄂渝鲜1号、春鲜6号、冈鲜豆5号和浙农2201增产极显著,油春20-11、冈鲜豆6号、K丰85-1、辽鲜豆17、K丰87-1和于氏15同属高产品种,增产潜力大。(5)在抗病性鉴定中K丰85-2、春鲜6号、舒记503和春鲜7号表现出明显的高抗(抗)花叶病毒病。 2024年10月10 00:00 2024年10 8 16 1601442 闫良,葛长军,李进兰,代俊芬 工业大麻WRKY家族全基因组鉴定及生物信息学分析 /oa/darticle.aspx?type=view&id=202410003 WRKY转录因子是一类具有多种生物学功能的基因,工业大麻中WRKY家族研究较少。本研究使用拟南芥WRKY家族蛋白序列与工业大麻全基因组进行比对,鉴定到34个WRKY家族成员,不均等分布于9条染色体上,同时可分为GroupⅠ、GroupⅡa~GroupⅡe、GroupⅢ共7个亚族,其中GroupⅠ亚族成员数量最多,数量为11个;CsWRKY15包含的结构域最多、CsWRKY34启动子区域的顺式作用元件最多,二者可能行使着较多生物学功能;工业大麻WRKY家族与拟南芥、水稻、玉米、大豆及大麻自身间共线性分析显示,CsWRKYs存在丰富的直系同源基因进化关系。 2024年10月10 00:00 2024年10 17 26 15480873 张元野,张利国,张明,房郁研,郑楠,闫博巍,隋月 放蜂方式对松毛虫赤眼蜂田间防效的影响 /oa/darticle.aspx?type=view&id=202410004 为提高赤眼蜂田间防治效果,降低释放成本,通过测定松毛虫赤眼蜂(Trichogramma dendrolimi)在两种放蜂方式[蛹后期释放、混合生育期释放(即预蛹期、蛹中期和蛹后期)],6个时间段(释放后1~6 d),5个距离点(0,5,10,15,20和25 m)下的实际防效,明确放蜂方式对松毛虫赤眼蜂田间寄生能力的影响。结果表明,单独释放松毛虫赤眼蜂(Td)蛹后期时,Td仅可在放蜂后3 d内对田间不同距离的玉米螟卵块进行寄生,各距离点寄生率均随放蜂时间增加而降低。在相同放蜂时间,随着距离的增加,寄生率均呈下降趋势。而混合释放预蛹期、蛹中期和蛹后期释放Td,可以在6 d内对田间玉米螟卵块进行寄生。比较两种放蜂方式发现,在释放Td 3 d后,混合释放的Td表现出更好的扩散能力。由此得出,松毛虫赤眼蜂适合采用混合释放方式。 2024年10月10 00:00 2024年10 27 33 1558887 张晨,马巾超,刘旭东,齐振阳,王宇 氟啶虫酰胺种子包衣对玉米蚜虫的田间防治效果 /oa/darticle.aspx?type=view&id=202410005 为促进氟啶虫酰胺药剂轻简化防治玉米蚜虫,2022年进行了田间小区试验,评价氟啶虫酰胺种子包衣对玉米生长的安全性及对蚜虫的防治效果。结果表明,氟啶虫酰胺[有效成分用量75.00~375.00 g·(100 kg)-1]玉米种子包衣处理后,玉米出苗及生长均未表现药害症状,在试验剂量范围内安全性较好,且可以促进玉米幼苗生长,提高幼苗素质;对玉米蚜虫的末次防治效果为54.5%~85.8%,氟啶虫酰胺有效成分用量250.00~375.00 g·(100 kg)-1种子包衣处理可以有效防治玉米蚜虫,对玉米蚜虫的防治效果大于80%。氟啶虫酰胺种子包衣处理防治玉米蚜虫,持效期较长,靶向性强,施药隐蔽,对环境及天敌安全,操作简便,节约成本,可以控制春玉米整个生育期内蚜虫为害,符合玉米轻简化生产需求,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氟啶虫酰胺种子包衣防治玉米蚜虫适宜用量为有效成分用量250.00~375.00 g·(100 kg)-1。 2024年10月10 00:00 2024年10 34 37,43 1010592 刘洋1,赵秀梅1,王泽胤2,王立达1,李青超1,兰英1,刘悦1,刘颖3 不同产地‘龙丰’苹果果实品质评价 /oa/darticle.aspx?type=view&id=202410006 为筛选能提高‘龙丰’苹果果实品质的产地和管理方式,选取适宜寒地苹果栽培的黑龙江省牡丹江市温春镇、宁安市、东宁市和内蒙古自治区通辽市12个村镇的‘龙丰’苹果为试验材料,测定单果重、pH、可溶性固形物、可溶性糖、可滴定酸、糖酸比、固酸比、维生素C含量8项品质指标,通过方差分析和相关性分析,结合主成分和聚类分析方法,评价不同产地‘龙丰’苹果果实品质。结果表明,不同产地‘龙丰’苹果8项品质指标均存在显著差异,其中糖酸比的差异最大,pH差异最小;8项品质指标间均存在不同程度相关性;通过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筛选出糖酸比或固酸比、可溶性糖和可滴定酸3项指标为‘龙丰’苹果品质评价的核心指标,评价结果表明,宁安1、通辽2和宁安3综合排名最高;得出果园处于南坡和疏花疏果均能够提高果实的品质,综合品质表现结果总体为宁安>东宁>温春>通辽。利用主成分得分和贡献率构建果实品质的综合评价模型F综=(0.422F1+0.335F2+0.128F3)/0.885。 2024年10月10 00:00 2024年10 38 43 1467787 杨悦1,卜海东1,胡颖慧1,顾广军1,刘畅1,于文全1,盖禹含2,邢立伟3 黑龙江省主要苹果种质资源性状评价 /oa/darticle.aspx?type=view&id=202410007 为了筛选黑龙江省主要苹果栽培品种的关键综合评价指标,提升育种效率,进而促进黑龙江省的苹果新品种选育以及苹果种质资源开发利用,以黑龙江省栽培的20个抗寒苹果品种为试验材料,通过调查来记录不同苹果品种的植物学性状、果实外观品质和果实风味品质,并对各苹果种质资源进行综合评价来确定适宜黑龙江省栽培的苹果品种。结果表明,20个苹果品种各项指标均存在较明显差异,综合品质较好的中果型苹果品种为龙帅、朱家1号,单果重都达到80 g以上;小果型苹果品种为塞外红、振兴1号和紫香。综合各项数据评价,适宜黑龙江省栽培的中果型苹果品种为龙帅,适宜黑龙江省栽培的小果型苹果品种为紫香、塞外红和振兴1号。 2024年10月10 00:00 2024年10 44 51 6849094 李雨泽,焦奎宝,宋鹏慧,张哲,赵文博,孙源擎,王然,王腾 外源激素对望春玉兰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的影响 /oa/darticle.aspx?type=view&id=202410008 为找到破除望春玉兰(Magnolia biondii Pamp.)种子休眠的方法,促进望春玉兰在乌鲁木齐地区播种育苗,以乌鲁木齐市植物园采摘的望春玉兰种子为研究对象,设置不同赤霉素浓度、不同浸种水温和不同浸种时间三因素正交设计进行浸种处理,处理后大田播种,根据种子萌发率和幼苗生长特性分析最佳处理组合,研究望春玉兰种子的萌发特性和幼苗生长特性。结果表明,适合望春玉兰种子萌发的最优水平组合为150 mg·L-1赤霉素+水温25 ℃+浸种72 h,萌发率达到最高,为34.67%,同时有利于株高与地径的生长。 2024年10月10 00:00 2024年10 52 55 1101704 熊宁旺1,张玉蕾1,郑奕彬1,孙卫2 不同红花品种产量、品质与农艺性状的综合分析 /oa/darticle.aspx?type=view&id=202410009 为筛选出适合宁夏中南部山区种植的红花(Carthamus tinctorius L.)品种,以1个新疆无刺红花品种及7个河南有刺红花品种为试验材料,在宁夏六盘山地区进行大田试验,调查不同红花品种植株的农艺性状、产量及品质,测定红花花球直径、株高、花丝产量、羟基红花黄色素A等指标,同时进行各指标之间的相关性分析和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花丝产量与株高、花球直径、长势、花球数呈显著的正相关关系,羟基黄色素A与分枝数、花球数呈显著的正相关关系。红花品种中花丝产量和籽粒产量最高的品种为裕民3号,均为最低品种豫3号的2.5倍;裕民3号羟基红花黄色素A含量最高,为13.14 mg·g-1。最终筛选出适宜宁夏六盘山地区种植的高产优质红花品种裕民3号,建议作为当地主栽品种推广应用。 2024年10月10 00:00 2024年10 56 60 2190065 牛颖1,温学萍2,包杨梅3,刘华1,王东清1,李明1,刘露露4,马斌1 荞麦和燕麦多酚提取物对结肠癌Caco-2细胞增殖的协同抑制作用 /oa/darticle.aspx?type=view&id=202410010 为减少癌细胞对药物的抗药性,通过液质联用法、MTT法和流式细胞仪分析法对荞麦和燕麦多酚提取物进行组分鉴定以及对结肠癌Caco-2细胞增殖的协同抑制作用进行研究,并结合高效液相色谱-质谱鉴定(-)-表阿夫儿茶精-表儿茶素等10种化合物。结果表明,荞麦和燕麦多酚提取物对结肠癌Caco-2细胞抑制作用表现为一定的浓度范围内随着多酚提取物浓度的增加而极显著增加(P<0.01),其中,燕麦多酚提取物的抑制作用显著高于荞麦(P<0.05),最佳培养时间皆为24 h。联合作用条件下,燕麦浓度增加至6.0 mg·mL-1以上时,荞麦和燕麦多酚提取物呈现出协同抑制作用,其最佳浓度组合为荞麦(2.0或3.0 mg·mL-1)和燕麦(10.0 mg·mL-1),对结肠癌Caco-2细胞增殖抑制率浓度分别为47.03%和50.10%。经凋亡图谱分析发现,荞麦和燕麦组(C和D)不仅远远高于对照组,与同剂量燕麦组(B)相比,细胞凋亡率分别增加了3.5%和6.8%。因此,说明荞麦和燕麦中多酚化合物存在形式之间的互补可有效地诱导细胞发生凋亡,且能够对多酚癌细胞增殖协同抑制作用提供帮助。 2024年10月10 00:00 2024年10 61 68 4431006 王雪松1,张羽彤1,杨婉婷1,王旭1,谢凤英2,王岩1 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黑河分院与全俄大豆科学研究所育成大豆品种综合评价 /oa/darticle.aspx?type=view&id=202410011 为了解中俄两国在黑龙江省北部地区和阿穆尔州地区大豆育种情况,以及促进国内大豆品种在俄罗斯审定推广,对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黑河分院和全俄大豆科学研究所2010-2023年期间审定的大豆品种的育成方法、结荚习性、生育期、株高、百粒重、籽粒蛋白质和脂肪含量以及产量等主要性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黑河分院和全俄大豆科学研究所在此期间审定的大豆品种数量相近,有性杂交系谱法是两家科研院所最主要的育种方法。在此期间黑河分院审定的大豆品种中亚有限型品种占绝对优势,而全俄大豆科学研究所不同结荚习性的大豆品种数量相近。黑河分院大豆品种平均株高、百粒重、籽粒蛋白质含量以及产量高于全俄大豆科学研究所的品种,而全俄大豆科学研究所大豆品种生育期天数较黑河分院大豆品种更长,籽粒脂肪含量较黑河分院大豆品种更高。由此可知,双方品种各具优势,但从产量来看黑河分院大豆品种优势较明显,这也在一定程度上表明我国黑龙江省大豆品种具备在俄审定推广的基础,但同时应注意俄罗斯与我国大豆生产在市场需求、种植技术及生态条件上的差异所在,因此在具体推广审定过程中需符合俄罗斯相应要求,选择耐密、高油、生育期适宜的大豆品种参试。 2024年10月10 00:00 2024年10 69 75 1085229 魏然1,2,韩德志1,ФЕДОСЕЕВА Д В2,于晓光1,崔杰印1,位昕禹1,崔少彬1,杨树1 黑龙江省鲜食玉米产业发展现状与对策 /oa/darticle.aspx?type=view&id=202410012 随着鲜食玉米种植面积的不断增加,鲜食玉米产业已成为拉动黑龙江省县域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从黑龙江省自然资源、鲜食玉米产业现状和产业优势三方面进行分析,揭示了黑龙江省鲜食玉米产业发展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在此基础上,提出推动鲜食玉米种植技术创新和人才建设、加强鲜食玉米品牌建设与产业链延伸、鲜食玉米深加工建设等发展建议,促进黑龙江省鲜食玉米产业发展。 2024年10月10 00:00 2024年10 76 80 973553 赵文博,于晓秋,田宏 反刍动物营养学课程思政教育教学研究与实践 /oa/darticle.aspx?type=view&id=202410013 反刍动物营养学是农业院校动物科学专业的一门重要课程,该课程对动物营养学在反刍动物领域的内容进行扩展,对于反刍动物营养原理的理解和畜牧业的发展具有重要指导作用。将思政教育与专业课程融为一体,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措施之一。本文系统梳理了反刍动物营养学课程思政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包括过于重视理论知识而忽视学生的人文素养培养、思政教育方法单一、思政与课程内容缺乏有效协同推进,以及教师在人文引领方面的作用不够突出等。本文结合反刍动物营养学课程内容和课程思政教学的规律,从增强教师理论自信、人生价值观与理想、爱国主义情怀等多个角度,将思政元素融入反刍动物营养学课程进行了探索和实践,推动专业课程与课程思政深度融合,更有效地帮助动物科学专业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增强学生的职业责任感和使命感。 2024年10月10 00:00 2024年10 80 84 973483 雷新建1,张雄飞1,邓露1,曹阳春1,张俊1,杨景2,姚军虎1 “课堂教学+技能大赛”视域下的高校“双创”园林人才培养 /oa/darticle.aspx?type=view&id=202410014 为满足新时代对应用型和创新型人才的需求,高等院校肩负着培养能够适应社会发展需求的创新型人才的重任。本文深入分析当前园林专业在创新人才培养中存在的问题,并以园林专业植物景观设计课程为例,提出“课堂教学+技能大赛”相结合的教学改革方案和创新的培养路径。采用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设立三维培养目标,通过线上线下的教学方式和多元化教学方法,构建“融入-聚焦-结合”三体系教学模式,为强国建设培养既具备扎实园林专业知识与技能,又具有较强创新意识与实践能力的“双创”复合型人才。 2024年10月10 00:00 2024年10 85 90 979792 许丽颖,范雅宁,马文娟,罗丹,赵玥琪,弥春霞,于海雨 饲料资源创制与利用课程建设初探 /oa/darticle.aspx?type=view&id=202410015 饲料资源创制与利用课程是动物营养与饲料科学专业硕士研究生的专业必修课。该课程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掌握动物营养与饲料科学及相关领域的研究进展、行业发展状态、饲料资源创制与利用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培养学生确立研究课题的创造性思维方式和取得创新性研究成果的独立与协作工作能力。本文从课程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考核指标等方面进行了初步探索,在教学内容上引入国内外研究热点、在教学方法上引入互动和任务驱动法、在考核指标上重点考核创新思维能力,提升课程的教学效果,切实提高研究生专业素养和科研创新能力,为我国现代农业建设培养出更多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高素质人才。 2024年10月10 00:00 2024年10 91 94 979382 毕重朋,董娜,窦秀静,吕银凤,单安山 CRISPR/Cas9基因编辑及其在农业领域的应用 /oa/darticle.aspx?type=view&id=202410016 为提高作物产量及品质,基因编辑技术被广泛应用。成簇规律间隔短回文重复及关联蛋白(CRISPR/Cas9)系统是细菌、古细菌抵御外源物质入侵的获得性免疫系统,是继锌指核酸酶(ZFN)、转录激活因子样效应物核酸酶(TAL)以后的第三代基因编辑技术。本文就CRISPR/Cas9系统的历史起源,以及CRISPR/Cas9系统的基因结构,其中包括CRISPR相关核酸酶(Cas9)、特异性CRISPR RNA(crRNA)以及反式激活CRISPR RNA(tracrRNA)进行概述;同时对该系统的作用原理,从间隔序列的获取阶段、表达阶段及免疫干扰阶段进行综述;另外对该系统在功能基因研究、基因组学筛选等领域,以及农业等相关领域的应用方面也展开了讨论,并对其将会产生的风险(脱靶效应)及解决方法进行总结,以期为农作物品种选育及功能基因的挖掘奠定基础。 2024年10月10 00:00 2024年10 95 101 1022173 刘悦,兰英,李青超,赵秀梅,刘洋,王立达,王俊强,韩业辉 黄连连作障碍研究进展 /oa/darticle.aspx?type=view&id=202410017 黄连作为一种重要的中药材,在中医药体系中具有不可替代的地位,且其药用历史源远流长。然而,随着黄连种植年限的延长,连作障碍日益凸显,对黄连的产量与品质构成了严重威胁,进而影响了整个黄连产业的稳健发展。本文深入探讨了黄连连作所带来的潜在危害,详细分析了连作障碍形成的深层原因,并针对性地总结了一系列切实可行的缓解措施。研究表明,土壤理化性质的逐渐劣化、土传病虫害的不断加剧,以及黄连自身的化感自毒效应,是导致连作障碍的三大主导因素。这些因素的产生与黄连、土壤及微生物之间的复杂交互作用密切相关,因此,应从优化栽培措施,落实土壤微环境修复,加速抗性品种选育一系列措施综合管理,进而促进黄连的高质量发展。 2024年10月10 00:00 2024年10 102 107 1006145 刘成1,李润孜1,周益权2,欧阳金1,熊政委1,熊云1,冉家华1,冉昕禾1 猫常见传染病的防治研究进展 /oa/darticle.aspx?type=view&id=202410018 近年来,宠物饲养数量呈上升态势,宠物猫的养殖量增长速度尤为突出,在城市宠物猫中常见传染病的发病率也随之提高。猫泛白细胞减少症病毒(Feline Panleukopenia Virus, FPV)、猫杯状病毒(Feline Calicivirus, FCV)、猫疱疹病毒1型(Feline Herpesvirus 1, FHV-1)、猫艾滋病毒(FIV)以及猫白血病病毒(Feline Leukemia Virus,FeLV)的发病率较高,这些病毒的传播速度快,传播途径广泛且一年四季均可发病,严重危害猫科动物尤其是宠物猫的健康。有效的疫苗免疫是控制上述疾病最经济、最直接的措施。本文对上述病毒的流行情况、临床治疗以及常用预防疫苗进行了全面的介绍和总结,通过比较现有各类疫苗的优势与不足,预测了疫苗未来发展趋势,以期对我国猫常见传染病的诊治与疫苗研发提供参考。 2024年10月10 00:00 2024年10 108 113 1428233 熊霙1, 周含笑1, 杨斌2, 王妙玮3, 单靖方1, 祖丽阿亚提·阿卜杜热西提1,杨思远4, 王亚君1 极早熟高产高油大豆新品种益农豆510选育及高产优质栽培技术 /oa/darticle.aspx?type=view&id=202410019 为促进大豆新品种益农豆510推广应用,介绍了其选育过程、特征特性、产量表现和良种良法配套技术。该品种是哈尔滨市益农种业有限公司2009年以黑河43为父本、东升1号为母本配制杂交组合,采用系谱法经多年鉴定选育而成。2016-2017年参加黑龙江省第五积温带区域试验,2年14个试验点增产点率93%,平均产量为2 317.65 kg·hm-2,较对照品种黑河45增产8.2%。2018年参加生产试验,6个试验点增产点率100%,平均产量2 549.4 kg·hm-2,较对照品种黑河45增产7.8%。2019年通过黑龙江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为黑审豆20190032。该品种丰产性和稳产性较好,三年脂肪平均含量22.3%,属高油品种。本研究还对其栽培模式进行了探索,并进行良种良法配套示范,大面积高产创建示范田,产量达到2 809.5~3 145.5 kg·hm-2,创造了大面积高产典型。该品种被列入“2023年黑龙江省高油高产大豆奖补政策大豆品种名单”。 2024年10月10 00:00 2024年10 114 119 1074333 王建坤,梅媚,刘春雨,张庆福,闫洪睿 黄树莓品种‘金秋’在哈尔滨地区的引种表现及栽培技术 /oa/darticle.aspx?type=view&id=202410020 为丰富黑龙江省的树莓品种资源,从沈阳农业大学引进黄树莓品种‘金秋’在哈尔滨地区进行了4年的试栽试验,采用田间观察与实验室测定相结合的方法,对‘金秋’的物候期、植株生物学特性、果实品质以及相关栽培技术要点进行了研究和总结。结果表明,黄树莓品种‘金秋’在哈尔滨地区的生长良好,长势较强,平均株高可达150.36 cm,枝条粗壮,平均粗度1.31 cm。果实风味香甜,酸味少,可溶性固形物含量为11.80%,果实出汁率59%,总糖含量为6.40%,可滴定酸为2.13%,VC含量为42.35 mg·(100 g)-1,综合品质与对照品种相比较为优异。该品种适宜在土质疏松,排水条件良好的平地建园,栽培架式采用‘T’型架,年生长周期中以秋季使用有机基肥为主,结果期可追施磷钾肥。综合来看‘金秋’营养品质优于红树莓,且适合省力化栽培管理模式,但该品种果实硬度较差,不耐储运,较为适合采摘园的生产模式。 2024年10月10 00:00 2024年10 120 124 997960 董坤,张毓,王明洁,马文尧,杨瑞华 河南夏枯草-玉米轮作栽培模式探索 /oa/darticle.aspx?type=view&id=202410021 药粮轮作技术模式是一种创新的农业生产方式,旨在通过优化作物种植结构,提升土地利用效率和经济效益。通过多年轮作试验,本文提出了一种夏枯草与玉米轮作技术模式,并详细介绍了该轮作模下作物的栽培技术要点。该轮作模式充分利用不同作物的生长周期和对土壤养分的需求差异,从而显著提高单位面积土地的利用率和产出效益 2024年10月10 00:00 2024年10 124 128 998301 田花丽1,汪鑫2,陈培育1,范长有1,张玉琴1,高林飞1,李梦春1